“王朝经过统一,土地会经历几个时期。”
“第一,王朝刚建立时,百废待兴。”
“喜欢劳作的人,有自己的田地。”
“国家和百姓的粮食不断增加。”
“第二,王朝中期,会出现很多的地主。”
“开始兼并把百姓的土地。”
“不过,他们有自己的耕作方式。”
“粮食产量并不会减少。”
“虽然地主非常贪婪,但百姓还是有所收获。”
“第三,王朝进入后期,粮食水平就会到一个上限。”
“但地主们贪婪的欲望是没有上限的。”
“他们继续兼并和剥削。”
“贪得越多,百姓得到的就越少。”
“地主贪得无厌,导致百姓无法生存。”
“矛盾就会被激化,社会就会发生动荡,进行重新洗牌。”
凌峰详细说着。
朱棣在一旁摇头晃脑。
前朝兴亡的一些事情,好像游走在脑海之中。
没想到历史还可以从这样的角度去看待。
他原本以为,天下兴亡由兵强马壮来决定。
直到这个时候才豁然开朗。
楼上的朱元璋和朱标。
听到凌峰的话语,也是被深深震撼。
作为大明皇帝,虽然他也有类似的理念。
但却没有凌峰分析的如此透彻。
这个家伙,难道是治国大才?
“朕称帝以来,一直在对那些地主和富商展开打击。”
“正好跟此人所讲不谋而合。”
“可见朕的决定是对的!”
朱元璋心中暗道。
接着,目光继续看向凌峰和朱棣。
他想从凌峰口中,得到更多理论和支持。
“先生,我明白了。”
“王朝之所以灭亡,最主要就是土地的分配问题。”
朱棣恍然大悟的说道。
“也可以这么理解。”
凌峰微微点头。
忽然,朱棣伸手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。
“对了,先生!”
“据我所知,当今陛下一直对土地兼并展开打压。”
“那些地主和富商被迫迁移到其他地方。”
“还有很多被抄家了。”
“绝大部分土地,已被划为官田。”
“以最低税收,租给了百姓。”
“相当于彻底断绝了土地兼并的问题。”
“咱们大明是不是可以说跳出了历史周期规律?”
朱棣问道。
虽然他根本不喜欢学习。
但跟着朱标的时间的长了。
一些政策也听进了耳朵。
父皇压制土地兼并的手段,正好听朱标说过。
朱元璋在二楼听到朱棣这么说,心里感到十分欣慰。
“老四居然知道朕的政策。”
“的确有进步!”
“对那些地主的压制,朕比任何一个皇帝都狠。”
“王朝四百年的魔咒,必然会被打破。”
此时,朱元璋很期待凌峰的回答。
好像凌峰一点头,大明就跳出了历史周期规律。
可凌峰的反应,却是出乎他们的意料。
“哈哈哈哈!”
凌峰嘲讽的大笑起来。
“非也!”
“皇上的手段,所发挥的作用,聊胜于无。”
“大明根本没有跳出历史周期规律。”
......
“竖子,真是放肆!”
朱元璋勃然大怒。
手中的茶杯都差点被他一下捏碎。
“父皇,你先息怒!”
“我让锦衣卫动手!”
朱标说道。
“等一下!”
朱元璋挥手道。
朱标看着他,眼中满是疑惑。
“再听听他接下来会说什么。”
“听完再抓不迟!”
......
酒楼外。
凌峰坐在那里侃侃而谈。
两个乞丐的谈话,路人根本不会去注意。
“先生,你有什么依据说皇上的手段没有作用?”
“我感觉皇上如今的压制,是空前绝后的强啊!”
朱棣好奇询问。
“小四,我之前跟你说过的话,你就忘记了吗?”
“哪个王朝初期的手段不强硬?”
凌峰挑了挑眉头。
“这我还真的不太清楚!”
“请你给学生示下!”
朱棣客气道。
“昔日汉武帝时期,大富者田连阡陌。”
“贫穷者却无立锥之地。”
“......”
“最后还不是形同虚设?”
凌峰列举了很多前朝的政策和律法。
就是为了告诉小四,
要真正做到压制兼并,没有任何可能。
朱元璋听到这里,眉头不由紧锁起来。
他之前拿元末跟现在的大明相比。
政策自然显得无懈可击。
如果和各个朝代初期对比的话。
那大明当下也不是特别突出。
只是在官田方面,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“先生,你说得太对了!”
“不过,大明也有不同之处。”
“那就是官方管辖土地,直接租给老百姓。”
朱棣道。
“把田地租给老百姓,听起来是很不错的行动。”
“但真正实施起来,那就困难重重了。”
凌峰摇头一笑。
“嗯?”
朱棣一脸疑惑。
“先别说其他,我们就拿江南来看。”
“江南是张士诚的旧地。”
“当地绝大多数的世家大族都支持他。”
“许多私家土地,没收成了官田。”
“官田在i江南所有土地中,占了四层比例。”
“可江南的赋税重啊!”
“导致很多老百姓逃到外地。”
“所以,你认为官田一定会让老百姓享受到好处吗?”
凌峰解释道。
朱棣和朱元璋听得大为震撼。
江南的事情,朱棣或许不太清楚。
但朱元璋对江南却清楚得很。
江南赋税过重。
其中一部分的原因,是他对张士诚的报复。
但依旧可以说明问题。
官田政策,赋税该重还是会重。
在朱棣愣神之际,凌峰又举了一个例子。
“现在我们来说养马。”
“以前的所有朝代,养马都是朝廷派人进行。”
“大明开国后,朝廷将马租赁给个人。”
“每年要固定上供多少马匹。”
“如果遇上天灾,老百姓还得赔偿朝廷的损失。”
“这就等同于,朝廷把风险转移到老百姓身上了。”
“朝廷此举比那些土绅还要恶劣。”
“这个烂政策,连前元都没出现过。”
小说《大明:我要当乞丐,老朱却让我当国师》 第2章 试读结束。